恒丰纸业高溢价收购未见业绩承诺 标的公司从巨亏到微利离不开“左手倒右手”

  在造纸行业产能过剩、集中度分散的背景下,恒丰纸业4月26日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四川锦丰纸业100%股权的交易草案 ,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。尽管此次交易被标榜为“南北双基地协同”“补链强链 ”的产业整合标杆,但标的公司锦丰纸业的历史业绩波动 、高估值争议、整合风险等问题,仍为这场并购蒙上阴影。  

  标的公司盈利稳定性存疑:从巨亏到微利离不开“左手倒右手”

  根据交易草案 ,锦丰纸业2024年1-10月实现营业收入8 ,684.32万元,净利润221.34

  万元,较2022年(亏损1 ,778.63万元)、2023年(亏损2,247.81万元)大幅改善。

  然而,这一“扭亏为盈”的业绩成色值得深究.自2022年10月起 ,恒丰纸业通过托管向锦丰纸业输送订单,2023年采购金额达6800万元,占后者营收的93.4%;2024年预计采购额增至1.27亿元 。这意味着 ,锦丰纸业的盈利本质上是恒丰纸业“左手倒右手 ”的结果,其独立获客能力存疑 。  

  审计报告显示,锦丰纸业2024年1-10月经审计的净利润为221万元 ,与预案披露的597.9万元存在显著差异。这一矛盾引发市场对财务数据真实性的担忧。  

  中国卷烟产量增速已降至1%以下(2023年为24427.5亿支),且新型烟草对传统卷烟纸需求形成替代压力 。锦丰纸业主营的卷烟纸业务增长空间受限,盈利持续性面临考验。锦丰纸业曾一度占有中国卷烟纸市场25%的份额 ,被称作卷烟纸市场的“五朵金花 ”之一。

  高估值争议:272%增值率背后的商誉减值隐忧  

  交易草案显示 ,锦丰纸业资产基础法评估增值率达272.2%,收益法评估值289.22%,最终作价2.68亿元 。这一估值合理性引发三重质疑。

  一是标的公司曾资不抵债。截至2023年末 ,锦丰纸业所有者权益为-9,384.03万元,资不抵债 ,2024年10月净资产仅7,181.02万元 。以2.68亿元收购一家刚脱离资不抵债的企业,溢价逻辑难以服众。  

  二是业绩承诺缺失。草案未设置对赌条款 ,若未来标的盈利不及预期,恒丰纸业需计提商誉减值 。以2023年恒丰纸业净利润1.36亿元计算,潜在商誉规模接近其两年净利润总和 ,风险敞口较大。  

  三是牌照稀缺性溢价存疑。尽管锦丰纸业持有的《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》全国仅10张,但恒丰纸业自身已持有该牌照 。  

  注: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,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 。